大足石刻始于晚唐,盛于两宋,迄于明、清,雕像有五万余尊,内容以佛教雕刻為主,并有道教和儒家雕像。它分布于四十多處,但數宝顶山和北山两處的规模最大,藝术价值最高。这里自一九八一年对外開放以来,中外游客已不下于二百多万人次了。 在大足石刻北山數珠手觀音石像,她身高不过三尺,头戴宝冠,脚踏莲花,體态轻盈仿佛随风欲動,眼角嘴角含颦欲笑而又略略带羞。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有關于这一尊石刻,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的故事,让後世為之動情。 據說,宋代有位老石匠想在北山雕一尊數珠手觀音的女神像。可他設计了许多小样,都感到不满意。一天傍晚,他收工回来,闷闷不樂地坐到小溪边洗脚,忽然身後传来一阵少女的笑聲:“瞧您的裤角都湿了。”他回头一看,原来是一位十三四岁的牧羊小姑娘。小姑娘见老石匠不無谢意地瞧着自己,不由得抿嘴含羞一笑。她那善良的心地和妩媚的样子,一下子激發了老石匠的灵感。老石匠忘却了劳累,重返山上,披星戴月,鬼斧神工,照小姑娘的神态将这尊人情味极浓的女神石像一气呵成。 按佛教经文定名,这一石像应叫數珠手觀音,但她一问世,立時名振北山,後人倾羡她的美貌,便给她起了个绰号叫“媚态觀音”。听說不久前,有位舞蹈演员要学她的姿态,可不是过于“媚态”,就是过于矜持,总学不象。可见古代石刻大师用心血雕塑的石像是多么出神入化! 90年代初蒋勤勤拍的第一部戏就是《媚态觀音》,那時,她還是藝校的学生,第一次演戏舉手投足就很有天分。